姓名:朱清国
民族:汉族
籍贯:浙江温州
毕业院校:清华大学
社会职务:秦皇岛市人大代表、秦皇岛温州商会首届会长、秦皇岛青年联合会副主席、秦皇岛工商业联合会副会长、河北省浙江商会常务副会长
主要事迹

1983年,朱清国以300元开始起家,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,赢得人生的首桶金——一笔约3万元的电器订单,从此步入了自己的电器经营事业,业务不断扩张,并逐渐建立起了稳定的客户群。
1993年,朱清国经过大胆谋划,成立了正泰集团驻外销售公司——秦皇岛正泰公司,开创了正泰营销模式的先河。1996年又在河北省唐山市成立了正泰集团唐山销售分公司,每年的销售额高达数千万元。
2000年朱清国和朋友去韩国旅游,发现酒店采用的地暖,节能、环保、温暖、健康还不占空间!这一小小的发现触动了他的商业神经,立即与韩国LG化学公司取得联系。回国后马不停蹄的带领4名技术人员赴韩国学习地面采暖管的生产技术和施工安装技术,并于2001年、2002年先后斥资数千万元注册成了河北日泰新型管材有限公司、秦皇岛日泰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,掀开了朱清国创业史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!并开创了中国地暖行业发展的里程碑!
在朱清国的带领下,日泰管材公司迅猛发展,拥有韩国进口PE-X挤塑自动化生产线60条和国际、国内知名品牌PP-R挤、注塑生产设备几十台。主要产品有PE-Xa、PE-RT地暖管材、分集水器、超薄地暖系统以及PP-R塑铝稳态复合管材、PP-R纯塑管材、PE给水管、管件等十多个品种系列。
与此同时,日泰建筑安装公司已经成为具有国家二级施工资质的设计、安装公司,业绩遍及京、津、东北、华北、华东、西北各地,造就了一大批的精品工程。其中不乏如北京工人体育场、济南遥墙国际机场、沈阳万科城、兰州万国商厦、唐山东方广场等国家、省市各类工程。日泰公司的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,日泰产品在全国3000余项工程应用,其中不乏国家、各省市各类工程,如北京星河湾、秦皇岛滨海城、石家庄国际城、天津时代奥城、青岛万科魅力之城等等。
也先后获得了诸多荣誉“中国地面供暖行业推荐产品”、“全国用户放心品牌”、“管材管件行业十大明星”、“管材生产供应基地”、“地暖专用管材龙头企业”、“AAA级企业”、“地暖行业突出贡献奖”、“河北地暖市场管材主供应商”、“全国房地产总工建筑设计选型优选品牌”等诸多荣誉。
2011年日泰管业合作伙伴营销峰会召开
3月18日,日泰管业合作伙伴营销峰会在秦皇岛秦皇国际大酒店召开。大约2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参加了此次峰会。会上,日泰董事长朱清国致欢迎词,并作了发言。他回顾了日泰2010年的发展历程,并对日泰当年的良好销售业绩给予了肯定。朱清国还就日泰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向日泰的经销商进行了陈述。朱清国指出,未来日泰将以地暖行业为依托,实现地暖业与新能源行业的对接。
北京市建筑工程物资协会地板采暖分会副会长邹仲元、秘书长金继宗等应邀参加了此次峰会并发言。他们分别从国家政策层面对我国地暖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,并对日泰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想法。
2010年开始,朱清国的事业正在向房地产业,电器研发生产行业大举进军,并逐步涉猎暖通、太阳能、热泵等高科技节能产业。对创业的执着,让他拥有了坚定的信念;对事业的热爱,令他具有了开阔的视野;对朱清国来说,奋斗就是生活,人生就是前进,激情就是动力。
主要荣誉
2010年 为青海玉树地震捐款 [4]
2009年,当选中国地暖行业十大风云人物
2009年 连续几年在“百企帮千家”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
2008年3月当选秦皇岛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
2008年被评为秦皇岛市委、市政府评为首届“秦皇岛市创业明星”
2007、2008年度中国地暖行业先进工作者
2008年援助四川地震灾区,日泰公司捐款、捐物合计人民币八万元,被秦皇岛市委统战部、市工商联授予“光彩事业爱心奖”。
2007年被市委统战部、市工商联评为“光彩之星”
2007年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百企带百村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,被秦皇岛市委统战部、市工商联评为“光彩之星”
2006年被共青团河北省委授予“第七届河北省青年志愿者行动突出贡献奖”
2005年被河北省青年联合会评为“2004年度青联委员”。
我们的宗旨
诚信做人,勤俭做事
——勤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日泰人倡导诚信,厉行节约,并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机制,培植核心竞争力,为企业发展增源添动力。
我们的使命
给人类带来无限的温暖
——弘扬地暖文化,奉献节能产品,增进和谐发展,以实际行动展示社会使命。
我们的愿景
打造塑料管材百年企业
——日泰人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,在“敢为天下先”的拼搏精神带领下,不断超越自我,书写辉煌的篇章。
我们的精神
每天进步一点
——企业只有不断进步,坚持持续、稳固发展,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。
我们的理念
勇担责任,开拓创新
——在市场经济大潮中,日泰人以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理念,不断创新,并采用新方法和新思路优化产业格局,实现社会与企业的共嬴。